如今,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被逐步取代,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其中大行其道。这样的农业大数据不仅有助于深化农业产业融合,推动农业向智能化发展,而且还对我国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意义。在智慧农业背景下,新型农业人才是刚需,如何培育新型农业人才成为关键。
新型农业人才的培育应充分遵循全面性、特殊性和实践性。
全面性
全面性是指对农业农村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应系统思考,对国际农业领域具有高度敏感性,农业农村高层次人才的培育不应该拘泥于象牙塔内闭门造车,应当与时俱进,顺应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和全球农业发展态势。
特殊性
特殊性是指应秉承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色,精准对接人才发展需求,与全球农业顶层设计发展趋势精准对接,合理定位人才培育标准。
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应优化配置国际农业领域发展进程的培育实践资源,补齐短板,激发农业农村高层次人才培育的生命力与活力。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智慧农业的发展又促进着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获得。当然,智慧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建设。
首先,要设置人才高校培养计划,为智慧农业发展输送充足的人才。要强化农业企业的科研主体地位,加强高校、科研部门、农业企业之间的协作联系,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可靠性、实用性,加快农业生产问题的解决。促进农业企业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并进入智慧农业建设系统,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为宗旨,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智慧农业人才培养体系。
其次,创新智慧农业农民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针对智慧农业发展的农民培养方式需要创新,需要增加培养过程中的趣味性或者直观性。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鼓励国内农业科研机构与国际农业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鼓励国内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农业科研工作,积极引进国外高素质农业科研人才以及先进的科研成果。
再次,促进农业与服务行业的融合,重点培养符合智慧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农人,使传统农民先向懂得机械化生产与操作的职业农民转型,再向接受过正规教育、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转变。
当前,随着智慧农业的不断推广与发展,必然要有新型的农业人才队伍作为基础和保障。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要求我们农民队伍尽快完成从大到强的迈进。要厘清新型农业人才如何深入培育的路径,吸纳符合智慧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和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