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集理念领先、技术集成、产业融合、绿色发展、成果共享、试验示范等现代生产经营要素于一体,要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释放现代农业功能元素,并在更大范围内展示拓展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趋向。
近十年来,各级政府与有关市场主体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星星之火颇具燎原之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那么,实践中各地现代农业园区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表现的功能如何?
新发展阶段现代农业园区的功能定位: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基础和突破口。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十四五”时期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顺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阶段、新趋势、新特征,丰富完善现代农业园区的功能定位。
生产功能。现代农业园建设要强化生产功能,核心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坚决制止“非粮化”“非农化”倾向,流转土地要用于农业尤其是粮食规模化生产。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不断提升区域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
创新功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强化创新功能,核心在于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行产学研深度结合,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提升和强化现代农业园区研发、集成、运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功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稳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融合功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强化融合功能,核心在于拓展农业多元功能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在发挥农业生产传统功能的基础上,不断释放农业在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促进乡村产业深度交叉融合,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业融合,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集聚、多业态发展格局。
组织功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强化组织功能,核心在于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机构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广泛的合作与联合,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建立符合区域实际和产业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绿色功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强化绿色功能,核心在于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强化资源保护利用,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全面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支持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确保农产品优质安全。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农业品牌保护,鼓励地方培育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增收功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强化增收功能,核心在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拓展农业在产业服务、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拓宽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