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园区是指在集中生产、经营、管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和组织单元内,运用数字技术优化农业产业链,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安全低碳、优质高产、精准高效的生产、管理、服务与运营的新发展模式。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农业部、科技部等部委的联合推动下,我国开启了不同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大幕,旨在通过园区集聚科技、政策、资金等优质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引领农业转型发展的目的,一些园区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自动控制技术,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近年来,以智慧农业为主题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节奏明显加快。



数字农业园区建设存在的不足

       随着现代农业园区对信息系统的探索逐步深入,数字技术精准、智能的优势得到了发挥,提高了园区发展的含金量,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信息系统和园区主业“两张皮”,农业园区主要生产组织活动与信息系统割裂开来;信息系统运维成为园区的“负资产”,信息系统不能充分发挥提升管理绩效的价值,运维工作不断透支管理成本;信息系统间相互“冷战”且重复建设,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建设协调,导致新旧系统间缺乏统一标准、统筹衔接;园区的农业特色不明显,当前农业专用传感器缺乏,根据作业类型和哪样模型实现智能控制尚处在理论研究阶段;信息技术激发农业经济潜力的广度不够,信息技术与农业组合的经济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具体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综合性复合型农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咨询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相关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度不高;缺少统筹规划,重建设轻运营等。归根到底,是对数字农业建设的规律认识不够充分,数字农业建设的方法论运用不充分。


数字农业园区建设管理的五个维度

       统筹科学规划发展战略。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数字农业园区必须结合园区的区位、产业、资源禀赋,进行定制化的数字农业战略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目标、框架、业务体系,并配套管理机制,才能实现有序科学建设。


       注重综合性及多功能发展。数字农业园区并不局限于生产功能,可以组合园区多维度优势,发挥技术推广、科教培训、资本集聚和科研转化等多功能效应,提升数字农业园区发展的附加值。


       

       提高数字农业的优先层级。数字农业园区的建设是系统性工程、全员参与工程,需辅以绩效、制度、组织等多种管理手段,提高数字农业的优先层级,达到自顶向下、统一资源的组织效果,才能够有效调动组织积极性,实现建设目标。


       建设运营一体化设计。需要注重将建设期、运营期的财务可持续能力作为数字农业建设的重要指标,纳入可行性或规划研究中。


      

       人才团队的持续性。数字农业园区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深度参与,数字化队伍至少应包括信息化咨询、项目管理、产品经理、开发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等主要角色,并在园区发展中维持团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才能确保数字化战略的持续推进。


数字农业园区发展趋势

        可溯化。区块链技术将带动更高透明度和公信力的食品追溯机制的建立,并以此倒逼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的管理变革,更精准的农资投入、更透明的作业过程、更实时的物流管控、更严密的市场监管成为未来数字农业园区产业的新常态。


       一体化。现代产业园区的理念方法将逐步渗透入数字农业园区建设实践中,规划、建设、运营的一体化,全产业链的一体化,技术与管理服务的一体化将成为数字农业园区项目实践的新理念。



      

        低碳化。碳排放成本的上升将促使农业生产过程变革,环境和资源消耗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将成为历史,科学种养、精准投放、环境友好、产品生态的管理标准将成为数字农业园区的新名片。


        智慧化。5G、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很快带动农业种养殖生产环节的变革,无人化投饲、无人化作业、无人化车间、实时远程农情研判等场景将逐步成为数字农业园区的新特点。


        

        对未来数字农业园区而言,可溯化是“生命线”,一体化是“成功学”,低碳化是“准入证”,智慧化是“金招牌”。

来源:中国信息界       作者:路顺涛 张殿锐